在足坛假赌黑风暴的余波中,虽然主要涉案人员已受到法律制裁,但仍有诸多疑团待解。其中,球迷们对俱乐部的惩处及裁判是否涉案保持高度关注。遗憾的是,足协在公布了第一批禁足名单后,迟迟未见对俱乐部的进一步处罚措施,也让第二批名单的公布显得遥遥无期。此外,尽管目前无人因裁判问题被公开带走调查,但这并不代表问题的严重性被忽视。
近期,国内媒体对前足协高层陈永亮的案件进行了详细报道。陈永亮曾身居足协副秘书长及国管部部长的要职,因多项罪名被判处14年监禁,罚款220万。他的升迁之路并不简单,曾向足协高层行贿60万以打通关系,借机攀附上了于洪臣、陈戌源、杜兆才等重要人物,最终得以跻身足协高层。
与陈永亮有利益关联的俱乐部多达9家,这些俱乐部均有保级需求。他们为了获得陈永亮的庇护,一次性或分多次向其赠送了从20万到490万不等的财物。陈永亮利用这些资金为自己铺路,同时也在足协内部安排了5名裁判,以帮助特定球队完成保级任务。这些俱乐部与陈永亮之间的利益输送,大多是通过放松比赛尺度来完成的,使得比赛的公正性大打折扣。
此次假赌黑风暴中,不仅俱乐部涉案其中,裁判也并非完全清白。虽然他们大多听从上级安排行事,可能并未直接从中获取巨大利益,但他们的行为却让比赛失去了公平性。此外,联赛的赞助商也与陈永亮有利益关系。有的赞助商为了保持球员的身价不下降,也会要求陈永亮帮助其球队完成保级任务。
这其中,河南建业俱乐部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。在2018赛季,该俱乐部向陈永亮输送了60万资金以获得保级帮助。而在联赛中,陈永亮成功帮助其连赢四场完成保级。然而这背后也暴露出一些俱乐部的不正规操作,比如利用外援不懂当地税务政策,擅自扣除其应免的个税来为不正当利益输送资金。
这起假赌黑风暴再次暴露了足坛存在的诸多问题。无论是俱乐部、裁判还是赞助商,都应受到严格的审查和处罚。只有通过彻底的调查和公正的审判,才能恢复球迷对足球的信任和比赛的公正性。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,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。